|
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兴宁市教师发展中心始终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抓好“教学质量”的关键核心,通过精准培训夯实根基、培育名师建强骨干等举措,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兴宁模式”,既筑牢了教育根基,也为兴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名师工作室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孵化器”,更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助推器”。近年来,兴宁市教师发展中心持续强化对名校(园)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管理与培育,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更多教师在教育沃土中扎根成长、深耕细作。一方面,加强对余贵珠省名校长工作室和陈凰、黄春兰省名师工作室以及梅州市“三名工作室”建设和活动开展管理指导。另一方面,强化名师培育行动,2024年成功新培育陈志强、曾艳丽等7位梅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80人获评梅州市首批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兴宁市名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在兴宁的校园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们正以“躬耕者”的姿态践行教育使命。作为兴宁市高中物理教研工作室主持人、首届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的罗伟光深耕教研一线,主动承担青年教师“导师”职责,手把手传经验、授方法,引领一批批青年教师成长。
【兴宁市高中物理教研工作室主持人 罗伟光:我密切配合高中教研股有效开展教学调研与指导,负责全市高中物理的教研工作。指导青年教师怎样研究教材,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细节,解决教学疑难,带领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指导的许多老师先后都成长为梅州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同样在学科领域深耕创新的,还有梅州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明,他带领团队积极履行示范、引领、辐射职责,通过开展主题式深度教研、共建共享梅州学情教学资源、送教下乡与线上辐射推动教育均衡等举措,推动教师成长与教学创新。
【梅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罗明:目前工作室成效显著,工作室有多名教师获市、县级教学奖项,资源库受广大老师、学生的欢迎,送教活动也有效支持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绩获得了明显的提高。】
在语文教育领域,梅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艳丽则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工作室以“耕读语文・围龙生长”为理念,构建“传薪—传道—共育—共生”发展路径,通过课例研讨、讲座引领、阅读分享、培训学习等方式开展“城乡共研”行动,累计收获了一系列亮眼成果。
【梅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曾艳丽: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共送出11节示范课,18场讲座,9次阅读分享微讲座。6节课例分获市、县级一二等奖,18篇论文获奖或发表,8个课题立项或结题指导。两项课题成果在梅州市教育系统第十届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分获一、二等奖。工作室的成员们在各级各类教艺比赛中获奖32人次。】
除了发挥名师引领的“头雁效应”,兴宁市教师发展中心还精准对接教师成长需求,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精准化的培训体系,为教师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据统计,2024年度累计完成粤东西北地区(梅州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省级培训、第三批“十百千”工程充实教师“名师库”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等32个项目(批次)共1860多名学员的遴选报名工作;全面落实全市8400名专任教师每年90学时的培训任务,并组织全体中小学教师在暑期开展自主研修实现“全员充电”。
同时,针对校长、园长、新入职教师等不同群体需求,组织他们参加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小小科学家”科技实践活动培训、小学实验培训等多样化项目,实现“按需施训、精准赋能”。
从名师工作室的“头雁领航”到全员培训的“固本强基”,兴宁市教师发展中心正以系统化举措构建教育人才成长“生态圈”。未来,兴宁市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厚植教师成长沃土,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兴宁教育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为谱写兴宁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兴宁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