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如何突围?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非专业,抛砖引玉首先梅州大部分的人才都流出大城市,这是一种趋势
几十年的城市发展分化,促进了这种趋势
我认为梅州人要多回梅州,毕竟根在梅州
高铁开通了,回梅州也更方便了,一个半小时就到
但是梅州也要有能够吸引人才回流的东西
高铁能够吸引人才在节假日短暂回流
最后还是要回到大城市工作上班
梅州的经济要素流动性,我感觉不够强
一个是内部的经济要素流动,一个是对外输出的经济要素流动
去年梅州打造的无水港是个很不错的做法,能够大幅增强的向外的经济要素流动
交通是影响经济要素流动的重要方面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梅州没有海运,河运也不发达,造成生产的产品流通受限,成本难以降下来的局面
能够用火车这种廉价的运力,在一定程度上大幅缓解,
原来的载人的低速铁路,也可以部分改造成货运,打通从各县市到其他省市和港口的运输路线
接下来的,我认为还可以打通梅州内部的交通
梅州虽然是一个地级市,下辖七个县市
但是七个县市之间的经济要素、甚至人员流动性不强
如果形成环梅州各市区的环市快速路
打通梅州内部多山阻隔,加速梅州各市经济流通
合各地市的之力,把各地市的资源分类集中在一起,
或者各地市不同分工,形成不同的产业链
一个县市的实力不行,合各县市的力总是有影响力的
中国有些商业氛围很浓的地区,不同的村之间都能够形成以村为单位进行分工的不同产业链,当然很多只是作坊式的。
我认为梅州不同县市可以进行分工,聚合,来共同推进产业链的形成与成长,发展,出口
说白了,保持青山绿水为主线。其他都是次要的 是8个县/市/区,不是7个 tsrj2016 发表于 2024-7-6 17:14
说白了,保持青山绿水为主线。其他都是次要的
发展就是硬道理,大城市发展好了,绿化做的不比小城市差。但是要排除掉污染企业,有取舍。 别瞎操领导心了,任期基本五年一换,各自都是想快速搞政绩升上去,对于山区的发展,不是一夕两朝的事,领导早研究的比你清楚,人家追求的是见效快的政绩,顶多也就是选个地方搞个小项目,不疼不痒的那种,也算拿得出手的政绩。谁不知道发展搞好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有魄力的人主政了才可能另辟蹊径。自身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人家怎么能多看一眼,这就需要自救,想发展又怕污染又怕背骂啥的,挑挑拣拣,谁不会选好的东西,但自身本没什么优势人家为什么要选你!恶疾需重典,集中力量办大事,哪怕跟东莞一样先让黄色发展起来再掐掉,但也带动发展了,又或者拉个迪斯尼,长隆啥的,现在道路已经算比较通顺了,山区最不缺的就是地,划一大块给他们,承诺个税收让利十几年啥的,肯定有人有项目来,但是谁有这个魄力,谁不珍惜自己的官途,谁不怕背骂名...纸上谈兵又一任期,下个任期还不知道调哪去呢,哪管得了那么多身后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