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胆龙威 发表于 2024-6-5 00:43:29

明代是兴宁人口兴起之重要时代

◆兴宁秦属古龙川,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兴宁县。
宋代从兴宁析置五华,后兴宁县境基本稳定。
最初的兴宁辖区包括五华、兴宁县境,从东晋至宋熙宁四年(1071年),总共七百多年,行政办公地在华城
再说说五华,古长乐地,则有狮雄山秦汉遗址,在当时这是一个城市规模,跨度从秦到汉,起码维持了几十上百年,在此城市规模下,一定是有较早南迁而来的汉人在此居住。而后来进入汉朝南方安定,因不再有政治需求或政治中心出现转移,城市则逐渐荒废,则原有南迁汉人后代也就成为平民身份,融入当地。


◆更早期的兴宁,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兴宁新圩的“秦皇坪”出土了作为皇家礼乐器的战国编钟,
这套编钟是广东境内出土最完整的编钟之一,表明战国时期,兴宁就已深入传播了中原文化。
这个文物一直放在兴宁公园的小博物馆里面,很多兴宁人竟然不知道,说明缺少宣传。
这是作为上古时代的兴宁历史渊源。




◆宋代以来的兴宁,有明城墙保留至今,是兴宁明代至今几百年历史的见证者



◆与明城墙在同时代兴起的还有明代围龙屋




兴宁是中国围龙屋之乡,全市有围龙屋4000余座。其中有100余座被评为特色古民居围龙屋
明代至今保存完好的围龙屋,基本属于第一代落基祖开始,历经几代人上百年兴建完成
其中,东升围、瓦塘何屋、岭上巨汌围、郑岗大曾屋、星民天锡围、坪里龙田世基围屋等37座都是宋代到明代较早期兴建成的围龙屋
后来随着各房开枝散叶,在周边逐步形成了由落基地迁出去建造而成的围龙屋
在这个基础上,从明代到清代、民国,围龙屋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形成了现在庞大的全市围龙屋群
兴宁围龙屋集成了中国风水学和古代传统文化观念,以中轴线为基准进行设计建造
这只是对有专家考察过的100座特色古民居中,统计明代建筑有37座
实际上,其他没有被评为特色古民居的建筑中,明代建筑数量肯定超过总数的1/3
明代围龙屋是兴宁人的主要居住区域,也是明代兴宁人口兴起的重要时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代是兴宁人口兴起之重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