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网 发表于 2023-12-12 12:48:42

胡曦的传说

不为富商写斗门
胡曦,又名胡晓岑,是兴宁城内大巷里人,清道光年间拔贡。生平著作很多,并工于书法,时人以能求得他一字为荣。但他不管生活如何困苦,却从不以字卖钱,并认为这是有辱斯文。据传,兴宁富商李金爷新建了一座大屋,想请胡曦写一幅斗门横额,备了200两白银作润笔费,叫其侄前往求书。胡曦拿出一支笔给他看,只见笔杆上刻着 金不换 ,李公子只得告辞。但李金爷仍不死心,探知衙背肖屋有位胡曦的门生,也工书法,平日与胡曦过从甚密,于是便拜托他完成此事。
肖某见钱眼开,收下了200两白银,拍胸担保。肖某素知胡曦平日教学生写字,均当场示范,决定找个机会,安排一个圈套。
一天,胡曦到肖某家闲聊。肖某便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摆酒殷勤招待胡曦。胡曦见满桌都足下酒的佳肴,而且香气四溢,便笑道: 《论语》中说: “有酒食,先生馔。”我就不客气了。 便开怀畅饮。师生频频干杯,十分高兴。酒后,肖某拿来文房四宝摆在桌上,佯作练字,请老师指点,胡曦却在旁观看。只见肖某提笔,老是在写 气迎祥紫 四个字。胡曦见肖某下笔无力,便夺过笔来作示范。肖某见老师已中圈套,内心暗喜,越发显出恭敬的样子,在一旁垂手站着,聆听着老师的指点。胡曦写了 紫气迎 三个字时,忽然悟到 紫气迎祥 是民间常用来写斗门的成语,莫非这是别人托他叫我写的?便停笔不写,并要把他刚才写的字撕掉。经肖某苦苦相求,胡曦才勉强把字留下,回家后却闷闷不乐。
肖某虽设法骗得了三个字,但还缺一个 祥 字。于是模仿胡曦的笔法补写上一个 祥 字,便鱼目混珠送给李金爷。那李财主只知经商赚钱,分辨不出来,还认为肖某不负所托,送了 —笔酬金给他。后来,这件事给胡曦知道了,极为恼怒,和肖某断交

无米下锅煮帽顶

有一次,胡曦为族中某父老写了一帧条幅。那位父老衣食较为丰足,他知道胡曦家境不佳,便托人挑了一坛老酒和一箩米送去。可是胡曦只把老酒收下,米却不肯收。其夫人在旁一再以目示意,要他把米收下,胡曦却装作没有看见,叫来人把米挑回去了。
那天,果真没米做午饭,其夫人希望他今后能把固执的脾气改过来,便故意把他的功名帽顶丢进锅里,一边嘀咕道: 你不要钱,不受礼,老是说人要有志气、有骨气,那就吃你的帽顶去吧! 说完便回娘家拿米去了。
午时已过,还不见夫人叫开饭,胡曦便走进厨房,却空无一人,只见锅里冒出阵阵白气,他揭开锅盖一看,开水上浮着一个圆圆的东西,以为是鸡蛋,忙拿勺子舀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功名帽顶。胡曦意识到这是妻子的一片苦心,望他改变气骨,但他却认为受钱、受礼,无论如何是不能苟同的。他随口念了两句唐诗: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便把帽顶带回书房,继续写他的诗作。
他的夫人由娘家带了米回来,见锅里已无帽顶,知足胡曦来过了。怕他肚饥,便先煮了几个鸡蛋,送进书房给他下酒。她见胡曦不提帽顶的事,便含笑问道: 帽顶的滋味如何? 胡曦答道:“贤哉回也,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曦的传说